AWE2018只是“草船”,三星已成大屏電視“東風” |
瀏覽次數:1245 添加日期:2018-3-17 |
對于所有電視廠商而言,如何提升電視的畫質表現,是一道永恒的課題,一旦有什么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也并定會大書特書。剛剛閉幕的AWE2018 自然成了他們同場競技的大舞臺。不過這次有點意外,各廠商都在超大屏電視上大秀肌肉,好一番龍爭虎斗的科技成果大比拼。其中看似大家是在造概念造風口,但其實多以為自己是“草船借箭”的“諸葛亮”,在等待行業新東風的到來,而AWE2018 也就成了他們共同的“草船”。不過,作為電視領域的領導者,三星并沒有選擇等風來,而是搶先舉辦紐約發布會,并推出全新的QLED TV產品線及大屏陣容,將自己化成大屏電視領域里的“東風”,力推大屏時代迅速到來。 3 月 7 日,三星電子在紐約舉辦新品First Look活動,推出了 2018 年QLED TV和影音系列的旗艦產品,其中超大尺寸產品共計 6 個系列 8 個型號,包含最旗艦產品 85 寸Q9F、8K micro LED、 4 款QLED,還有 3 款UHD大屏產品。無論是QLED、MicroLED還是UHD,顯然“大”是這些新品的共同點。三星在超大屏電視的道路上可謂高歌猛進,這釋放的到底是什么信號? 比大大,電視廠商為何在大屏電視上大秀肌肉 盡管電視行業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些新的概念,比如智能電視、激光電視、無屏電視等,但這次大家扎推“擁抱”大屏電視浪潮,卻有新的原因和背景。響鈴認為,核心原因在于兩點: 1、廠商對壘,大屏背后實質是技術的較量 二十多年來,電視成了客廳里越來越重要的產品,這就使得電視廠商們競爭異常激烈,使出渾身解數,唯恐落后,而且絲毫沒有懈怠的勢頭。但硬件產品的核心壁壘往往由某些特定技術或部分零部件決定,誰掌握核心技術,誰就可能主導產業,影響行業發展進程。 如今超大屏電視的核心之爭還是在QLED和OLED上。 2017 年國內市場QLED銷量次站上百萬臺關口。 110 萬臺的規模,不僅在彩電市場中結構占比達到2.5%,而且實現了95%的年度增幅。行業預計,在QLED量子膜產品成本不斷下降的背景下, 2018 年QLED產品增幅很可能再創新高,全年市場預估在200- 250 萬臺之間。 2019 年這一數值甚至有望達到 320 萬臺。同時,QLED和OLED電視之間的市場銷量比例,也會從 2016 年- 2017 年初的縮小態勢,再次擴張。市場差距從最小的 3 倍,向保持在 5 倍的方向發展。而在QLED的技術布局上,三星收購美國量子點材料技術公司QD Vision,再加上過去自身的積累,將從專利技術、材料研發、QD顯示屏生產、QLED電視產品制造,從整個體系發力,正從高的緯度加入競爭。 2、超大屏電視市場正成為客廳經濟新戰場 除了技術作為戰略高地之外,超大屏電視也在客廳場景中有著多延伸價值。 1) 75 英寸級大屏是滿足用戶觀影體驗的黃金尺寸 “看電視”,終究還是講究一個“看”字,電視的屏幕越大,用戶的臨場感就越強烈,而且大屏電視的視覺效果顯然是要優于小屏的。對于用戶而言,他們一直在追求好的畫質、悅耳的聲音、出色的大屏電視給自己帶來的震撼感。 其實, 75 英寸級早有普及之勢,蘇寧大數據表明, 2017 年彩電尺寸增長顯著, 75 英寸及以上產品同比增長416.5%。預計 2018 年, 75 英寸及以上產品將延續爆發性增長趨勢,客廳選購標準進入“7”時代。 2)大屏背后是智能家居+客廳經濟主導的消費 從高維度來考慮,大屏電視正在成為智能家庭的中心、客廳經濟的連接點。 先,大屏已成為客廳經濟中家庭智能生活的最大入口。 隨著互聯網電視的推動和萬物互聯的技術革新,資本市場推崇的競爭哲學就是得終端者得天下,這在智慧家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加上物聯網、智能家居、數字生活的深度發展,大屏電視作為智能家庭及客廳經濟的中心有望成為控制一切家庭終端的入口。 如今人工智能家居也成為行業的新風口,在過去的 2017 年,AI概念、智能家居備受資本熱捧,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創維、海信、康佳、長虹等老牌企業,還是互聯網廠商小米、都推出了人工智能電視,于是搭載人工智能技術的大屏電視自然成為最大的入口。 這從三星的布局我們也能看出一二。三星先就開發了智能家居平臺,這是其智能家居和“物聯網”大計劃的關鍵;在這次紐約展會上,QLED TV新品又將增加已在其移動設備上應用的Bixby智能平臺,這樣三星QLED TV就能夠聽懂語音形式的自然語言,另外三星在深度學習技術方面也有布局。 其次,大屏也已成為了娛樂和互聯網入口。 如今在線影視娛樂和游戲娛樂已是用戶的主要娛樂需求,打造超級客廳游戲平臺、收看各種電競比賽的現場直播,已經成為家庭娛樂的新場景,在這方面大屏電視的優勢就顯而易見。 此外,音樂、社交app等一眾互聯網資源已經進入家庭娛樂場景,大屏電視可以輕松實現內容、服務與用戶的連接;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能豐富OTT產業鏈的產業生態,使OTT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所以無論是從市場競爭維度看,還是從用戶需求出發,超大屏電視都是電商廠商必須要拿下的一城,只是現在三星走在了前面。 孰輕孰重,總得拉出來溜溜 不過,競爭總是殘酷的,電視廠商參與到超大屏競爭后,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能拿下市場。目前來看,響鈴認為,決定此次大屏電視之爭格局的仍然是這三方面。 1、技術先依然是競爭力 在每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產品的功能都會快速同質化,只有在核心技術中脫穎而出,才能擺脫價格戰,而以技術驅動繼續往大屏高端上走,對品牌商來說是上策。 在這種形勢下,各個廠商都在往技術研發上發力,比如LG大力研發大屏OLED技術;三星、TCL積極推廣量子點技術;海信積極發展ULED技術和自主激光顯示技術。 三星一直占有優勢,從LCD液晶電視、LED背光升級、超薄機身、4K UHD分辨率和曲面顯示技術,直到現在最新的量子點技術以及深黑減反技術,三星在主導與轉變的技術升級中奠定了其霸主地位。 2、市場存量之爭成為大屏電視廠商的巷戰 除了技術,大屏用戶的市場體量也是考驗廠商競爭成敗的另一個因素。目前全球彩電市場正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市場趨于飽和。在這種現狀下,家電廠商要么去競爭對手的虎口奪食,要么就促進自己的用戶進行產品升級;而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后者總是容易一些的。 而在存量用戶中挖掘“剩余價值”,將已有用戶升級或激活上,市場占有率幾乎是決定性因素。 根據著名市場調研機構GfK數據顯示,在全球市場,截至 2017 年 8 月份,三星電視占據了全球銷售額的34%,超二、三名市場份額的總和;三星電視在 2006 年- 2017 年連續十三年蟬聯全球電視銷量冠軍。如此高的市場份額,客觀上說,三星容易在市場用戶群被搶占完畢的情況下,完成對自己用戶的產品升級。 3、大還得體驗好,用戶體驗仍然是大屏戰略成敗的根本標尺 盡管人人都在說用戶體驗重要,但超大屏電視的體驗加重要,這不只是因為價格貴,客戶購買屬于重決策,還因為對這類用戶而言,他們對口碑的重視和品牌的認可度高于其他消費層級的群體。只有體驗真正好,才可能通過口碑形成圈層效應,電視廠商才能進入這個圈子,反之一旦體驗不好,用戶口碑差,電視廠商再想進去就難上加難。 但體驗往往又表現在用戶能感知的某些細節上。三星這次的環境屏模式就重新定義了“關機”,環境屏模式通過全新技術將QLED TV變成一塊美麗的功能屏,在不看電視的時候,消費者也不會面對一塊空洞的黑色屏幕,比如當有人時,環境屏可以進行識別激活屏幕上的內容,能夠提供包括新聞、天氣和交通在內的多種信息,還可以播放音樂,甚至與墻面完全融為一體。 三星的AI技術也為三星電視增色不少,據說這批新品會自動分析播放內容的特征,提供最佳的影音方案。比如當你在觀看音樂表演時,AI技術將對音樂部分進行強化,讓你獲得親臨現場的體驗。 總之,要贏得市場還得靠真本事。如今,超大屏電視已然成為電視行業的競爭高地,廠商們是該好好掂量下自己到底有沒有料。 |